更新
分类
自助人际与生活
ISBN
9789861336404
作者
陳志恆
出版社
圓神出版
语言
中文
年份
2017
页数
311
格式
EPUB
大小
1.31 MB
MD5
1055D77CDE48A2BE0EF59371326628..

简介说明

【封面】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

「對於孩子,你給的是愛還是傷?」第一本來自學校輔導教師的十年校園觀察紀錄累積53萬人次UDN人氣部落格「老師,可以和你聊一下嗎?」32篇孩子的真實故事,呈現大人世界的荒腔走板  哪一種關係,最令孩子感到痛苦?  不是霸凌、不是成績,而是每天密切互動的大人!  作者從多年的校園輔導教師和諮商、演講工作坊經驗,發現孩子的困頓與痛苦並非偶然,多半與身旁的人脫不了關係。而究竟什麼最讓孩子感到痛苦?考不好?睡不飽?被禁足?都不是——這些學齡世代孩子最大的困擾,竟來自和他們每天互動最密切的大人的關係!  壞掉的大人們常說……  「你這樣我怎麼吃得下、睡得好!」  ————總是在孩子和自己意見不同時處在「孩子狀態」的父母。  「如果哪天能不操心他,我就謝天謝地了!」  ————總是把孩子當「無能的人」、看不見孩子優點的父母。  「我常想乾脆別管了,但就是放不下!」  ————總認為是自己的責任、無法放手的高控制慾家長。    受傷的孩子們會說……  「我想……,但是我爸媽不會答應的。」  ————看著總是訴說委屈的父母,孩子會以體貼順從回頭照顧父母內心的缺憾。孩子逐漸長大後,有了不同想法、卻得不到父母支持時,會下意識地犧牲自我主張,以壓抑內心深處可能背叛父母的罪惡感。  「不論我再怎麼努力,都不會被肯定。」  ————青少年時期,孩子會嘗試證明自己的能力,但若得不到父母或師長的肯定,長大後,便會開始證明自己的無能。  「我不想跟大人講,反正講了也沒用。」  ————說著尊重、支持卻不善於靠近孩子的父母,無法和孩子建立起情感連結。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獨立自主,但自小貧乏的情感經驗,卻容易形成在社會、職場上的人際疏離。    一本為孩子獻給父母師長的真情書────  你得知道,  ────孩子在真正向你求援前,是多麼努力地撐著  你得理解,  ────孩子很怕增添你的麻煩  你得明白,  ────孩子站起來走向你的路途有多麼漫長  你得記得,  ────孩子時刻都在觀察你是否願意傾聽、支持他    孩子是世界最美好的總和,帶著傷的我們,怎麼做才能和孩子一起獲得幸福?    給孩子力量,也需要刻意練習!  作者希望這本書能幫助許多受了傷的孩子,以及那些與孩子互動最緊密的大人——父母師長、親戚長輩……讓大人練習陪伴、和孩子建立起穩定的情感連結:關懷、尊重、支持與肯定,這將使孩子逐漸看到自己的價值,知道自己值得被重視與被愛,並且被允許活出屬於自己的姿態。  名人推薦  學校教師、心理師齊聲推薦  余懷瑾│一○五年教育大愛菁師獎、作家  胡嘉琪│美國執業心理師、《從聽故事開始療癒:創傷後身心整合之旅》作者  王雅玲│彰化縣陽明國中退休教師  王智誼│諮商心理師  吳姵瑩│諮商心理師、愛心理iSpace創辦人  林上能│成功高中輔導組長、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、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  林子翔│心理師、輔導教師、諮商博士候選人  洪一賓│國立彰化高商教師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  胡展誥│諮商心理師、作家  施錫昌│國立彰化高商教師、彰化縣SUPER教師  張祐誠│諮商心理師、毛蟲藝術心理諮商所副所長  陳素惠│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、諮商心理師  陳星合│星合有限公司創辦人  曾明騰│員林國中教師、一○二年SUPER教師全國首獎  黃淑瑮│高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 黃靜萍│桃園市振聲高中輔導主任  蘇絢慧│諮商心理師、心理叢書作家────不再傳遞傷,感動推薦    志恆用流暢、精鍊且富情感的文字,描繪出多年在輔導工作中遇見的「青少年與大人們」,我閱讀時總在心中喊著:「是的!這就是我想送給那些受傷與疲憊不堪的孩子、師長與父母的話啊!」是一本有故事、有方法的好書。——張祐誠(諮商心理師、毛蟲藝術心理諮商所副所長)    一本老師、家長一定要看的書!作者結合教育現場真實案例,透過專業的輔導諮商技巧剖析個案,深入淺出、明瞭易懂,並給予實質的建議,著實為老師開啟了另一扇窗,也為父母上了寶貴的一課。——施錫昌(國立彰化高商教師、彰化縣SUPER教師)    我們自以為的愛,正在啟動孩子對生命的熱情,抑或讓孩子失去生活的力量?我們自以為的愛,是真切的愛,讓孩子在自由中找到真實的自己,或是盲昧的愛,只是企圖讓孩子在我們的控制與壓抑中成就我們自己?到底,我們是愛自己,還是真正地愛孩子?  志恆老師透過這本書,不斷提醒身為讀者、也同時是師長或父母的我們,放下自己,重新檢視與反思,進而覺察自己未曾察覺的那些「自以為」,從而啟引我們以更全面的角度與方式來重新看見、認真看待每一個孩子。  真正的愛,是看見孩子的價值,鼓勵並陪伴孩子成為他/她想成為的樣子。誠如志恆老師在書中點醒我們的,真愛,不應是阻礙,更不該是傷害。——洪一賓(國立彰化高商教師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候選人)    讀著志恆老師的隻字片語,無數次家訪畫面湧上心頭。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身為老師的我們去陪伴、關愛、盡力協助,以引導原生家庭發揮其應有的功能。志恆老師在書中透過許多學生個案的引導剖析與互動協助,點出了大人世界的光怪陸離,讓每一個受過傷的愛,藉由心理助人模式進行療癒,幫助了許多無助的孩子、父母和師長。一份真正的愛,需要學習,也需要引導,更需要同理。本書透過實際案例分享讓我們成長學習,誠摯推薦給大家。——曾明騰(員林國中教師、一○二年SUPER教師全國首獎)    年紀越大,越明白一件事:人的本質其實很簡單,我們渴望被看見、被理解,然後,自在地以各種樣貌活在世界上。感謝志恆老師以第一線實務經驗,巧妙融合專業,讓大人有機會接受自己內心的傷口,和過去的自己和解;同時學習真正愛孩子的方式,學習看見、理解孩子,並和孩子一起追求生命的本質,活出真實的人生。一本獻給大人的真情書,值得用心閱讀。——王雅玲(彰化縣陽明國中退休教師)    一本助人工作者溫暖的專業書寫。不管是受傷的孩子,抑或對教養、教育充滿困惑挫折的大人,相信都能從書中得到啟發與助益。——黃淑瑮(高雄大學兼任助理教授)    認識志恆多年,從青澀大學生、輔導教師到心理師,尤其是脫下教師的身分步上行走江湖的勇氣與毅力,正是行動心理師的最佳實踐!——王智誼(諮商心理師)    這本書,深刻反映了世代演進中親子的多元議題,教科書來不及納入的實例,早已活生生演示在不同家庭中;字裡行間不僅展現了志恆老師細微觀察與洞悉世事的眼光,也是第一線助人者在實務現場最好的教戰手冊。——陳素惠(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、諮商心理師)    一直以來,我認識的志恆老師,是個充滿愛的人,他對親職教育的熱情,對孩子成長的積極參與,都很讓人感動。志恆老師幫助了迷惘的孩子,以及許多憂心不已的家長,他在本書寫下許多動人的故事,累積出一套協助孩子與家庭的思維和態度,非常適合家長和助人工作者。推薦給大人們閱讀,這本書,能讓我們獲得更圓滿的親子關係。——吳姵瑩(諮商心理師、愛心理iSpace創辦人)    書裡寫的是青少年的困頓、父母的焦慮,但我更喜歡的是志恆以他一向誠懇、真摯、細膩的情感與文字功力,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來的溫柔心事,讓所有讀者,從心底開始悸動。——林子翔(心理師、輔導教師、諮商博士候選人)    如果您總是很用心、很用力、很挫折地在愛孩子,邀請您一起透過志恆老師溫暖而樸實的文字,重新認識這「無力」世代下,我們和孩子間說不清的內在狀態,透過實務經驗「給力」的提醒,當我們安頓好自己時,也才能安頓孩子。——林上能(成功高中輔導組長、臺灣阿德勒心理學會理事、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)    讀了志恆的文章之後,在想如果能在求學時就認識他,透過他的專業來撫慰我心中受傷的小孩,該有多好。看著書中的案例,想回到過去,藉由老師的溫暖引導,鼓起勇氣面對心中的陰影。現在的我有許多機會站上講臺,總是提醒自己,愛別人前要先學會愛自己,希望我們都能透過這本書將我礙你,變成我愛你。——陳星合(星合有限公司創辦人)

更多相关

曾鹏宇 中国青年出版社 自助人际与生活
曾鹏宇 中国青年出版社 自助人际与生活
[美]苏珊·福沃德博士, [美]克雷格·巴克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苏珊·福沃德心理学经典作品 自助人际与生活
韩瑞, Eric Hayot, 袁剑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凤凰文库·海外中国研究系列 社会政治与哲学
西蒙·蒙蒂菲奥里 湖南文艺出版社
[瑞典] 弗雷德里克·巴克曼 (Fredrik Backman) 著;陶曚 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弗雷德里克·巴克曼 作品 自助人际与生活
李银河 自助人际与生活
葛瑞絲.雷堡 (Grace Lebow), 芭芭拉.肯恩 (Barbara Kane) 著 ; 劉慧玉 譯 橡實文化 自助人际与生活
李錫錕 [李錫錕] 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
[美] 苏珊·福沃德博士 (Susan Forward),[美] 克雷格·巴克 (Craig Buck) 著;黄姝,王婷 译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苏珊·福沃德心理学经典作品 自助人际与生活
托尼·史密斯 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自助人际与生活
謝文憲(憲哥) 春光 心理勵志 自助人际与生活
金素媛 [金素媛] 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助人际与生活
劉炯朗 時報文化出版 社会政治与哲学
[美] 苏西•霍普金斯 (Suzy Hopkins),哈莉•贝特曼 (Hallie Bateman) 著;王岑卉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自助人际与生活

资源索引

默认來源